寻找小津

  • 类型:纪录片地区:美国,西德年份:1985
  • 状态:
  • 主演:笠智众,沃纳·赫尔佐格,厚田雄春
  • 导演:维姆·文德斯
  • 简介: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详细>

剧情介绍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上备受尊崇的大师,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后时导演自认受到他的作品启发和影响,德国的维姆.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本片是维姆.文德斯对小津致敬之作,他在八十年代中期亲自跑到日本去追寻小津的足迹,以日记手法纪录他对东京这个城市的感觉。1982年温达斯在罗马一次放映会上,选择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YasujiroOzu,1903-63)的《东京物语》(TokyoMonogatari,1953),作为对自己电影工作有特别影响力的作品来播放,并触发拍摄这个属於自己版本的“东京物语”的念头。温氏声明并非本著朝圣的心态“寻找小津”,纵然他相信小津的留世作品最有资格被摆放在电影艺术的殿堂。他之所以推崇小津,是因小津“在掌握了经由美国推展及至全球的电影的语言后,竟能反过来从中调制出一种完全个人的景观;在拍摄某样事物时,能让事物保存原有的身份”。温氏总结对小津的赏析,在片初把电影的本质界定为“提供一个这个世纪人类的真实和可行的图像,从而让人能够认清自我”。顺带一提的是,温达斯的好友、奥藉剧作家汉德克(PeterHandke)在写作上渗用了小津的镜头叙事手法,同是温氏消化小津的另一途径寻找小津的片名Tokyo-Ga其意指东京画,为温德斯尝试将他对于小津电影与东京印象所联系而拍摄的纪录片。此片对照了小津镜头下的东京,以及三十年后的东京,在拍寻找小津时,温德斯笔触显得平淡,几乎仿效了小津当年的拍法。温德斯不但采访了为小津工作了二十五年的摄影师,同时也拍柏青哥店,沉浸当中痴迷的人们,小钢珠像是可怕的虫卵般蠕动着;工人维修不绣钢的挡洞扇;他拍公园中的游人;学唱西洋流行乐曲的摩登少男少女、追踪那些餐厅外食物样品的制蜡工厂,工人如何像制作真的三明治般制作着假的三明治。展开全部
作為一個小津迷,也沖著文德斯的鼎鼎大名,看之前,我是抱著十足的期待的,但是看下來,我也只能說遠沒有我預想中的好。我整體的感覺是整部電影其實是文德斯作為一個西方人對於東方的獵奇般的嚮往,他一廂情願地希望看到一個類似于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的日本,但卻忽略了日本其實也是處於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系統中的一個國家,必然會搭乘時代這趟列車,會接受各種現代化的影響,不斷變化。文德斯的尋訪之旅不過是在光怪陸離的東京遊蕩一番,看到的似乎也只是現代都市生活的表面,并沒有真正進入到日本人生活的深處。 所以他的鏡頭只是注視著深夜的彈珠遊戲廳,快餐速食模型的製造,和世界各國一樣無聊的電視臺節目,摩天樓頂的高爾夫球場,公園里癡迷美國嬉皮的年輕人。不可否認,這樣的記錄也是有意義的,它畢竟也告訴我們曾經的日本或者說東京以這樣的姿態存在過,但是我並不認為對於一部打著緬懷小津的紀錄片,僅僅這樣表面的記錄是足夠的。文德斯似乎想透過上述的影像預示著日本這個原本在小津電影中溫情而古老的民族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流行文化中逐漸迷失,只剩下千篇一律的癡迷與空洞,但我個人覺得這個多少有點導演個人想法先入為主的意味。我相信事實絕非如此,即使在今天,日本依然保存了許多傳統文化習俗。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時常自歎不如。轉回到影片上。整部影片涉及到了兩個與小津有關的人物:笠智眾、厚田春雄,基本是一些零碎的採訪。我感覺其實可以更多的展現他們現在生活的片段,發掘小津對他們生活乃至人生的影響。不過,最讓我無法理解的是整部影片對於被採訪者的敘述,都讓一個未知的畫外音(也許代表文德斯自己)轉述翻譯,而沒有直接對被採訪者的話進行字幕翻譯。我個人的強烈感覺是再轉述之後,大大缺少了採訪人口中即時講出的第一手材料真實可信的感覺。要知道,語言總是最容易被改變的東西。應該說影片其實比較個人,我覺得無論是日本名字《Tokyo-Ga》(中譯:東京畫),還是中譯名《尋找小津》其實都不恰當,因為整部片子看上去更像是“文德斯東京旅”或者“文德斯看日本”。從電影的開篇,文德斯就將個人太多長篇大論的自言自語插入其中,絮絮叨叨的畫外音讓觀眾覺得厭煩同時,也很容易讓人出戲走神。至於祭拜小津之墓的時候,我嚴重懷疑作為西方人的文德斯是否真正明白東方文華中“無”的意義。另外,最重要一點,整部影片缺少的對小津故事與人物本身的探尋,比如小津電影中那種生命的肅穆與蒼涼,比如對待時間生命流逝從容與靜默,比如在日本禪宗影響下的靜觀態度,不煽情、不做作,不評判,怨而不怒,哀而不傷。這是小津電影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可惜文德斯卻完全沒有著重探尋。對我個人而言,紀錄片的意義在於紀錄萬千世界漫長時間中某時某地的某一瞬的真實。就像我們看完一部喜歡的電影后總是願意去看看片尾附贈的花絮一樣,對於《尋找小津》這種關於人物的紀錄片,最好的應該是讓我們看到更多關於人物曾經的點滴,無限的接近那個人曾經的生活世界,即使他已經不在了。這不得不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另一部關於導演的紀錄片,也就是阿薩亞斯拍的那部《侯孝賢的畫像》。那是我心中一部成功的作品。起碼當時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當我想看什麽時,導演的鏡頭總是能恰好的掃過去,然後通過那些瑣碎而細小的影像,我走近了侯孝賢。

猜你喜欢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