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即焚

  • 类型:喜剧片地区:美国年份:2008
  • 状态:正片
  • 主演:乔治·克鲁尼,约翰·马尔科维奇,蒂尔达·斯文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布拉德·皮特
  • 导演:伊桑·科恩,乔尔·科恩
  • 简介:本片根据曾于1977年至1981年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详细>

非凡

速播

剧情介绍

本片根据曾于1977年至1981年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改编而成。Osbourne(约翰·马尔科维奇JohnMalkovich饰)...展开全部

《来电狂响》乍一看像是个现实主义的电影,许多评论里说它讲述了现代人的痛苦和烦恼,是当代人都市人的心灵奏鸣曲。在我看来,这类电影根本是伪现实主义的。

简单来讲,电影讲述了在一个朋友聚会上,每个人的将自己手机收到的任何信息共享给在座的每个人的游戏,类似于真心话和大冒险的结合体。本质上是通过揭开每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暴露其平时不得为人知的一面,同时也满足我们的窥私欲。通过揭露人之暗面而认识自己并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与真正的现实主义不同,《来电狂响》是一部主题先行的电影,先提出一个主题,然后寻找材料,设置人物,树立框架,最后把各要素排列组合编织情节构成故事。虽然相比同样是主题先行的主旋律电影有所进步,但这样的伪现实主义电影还是缺乏说服性和共鸣感,借电影主人公之口大段大段直白浅露的宣教台词就好像欲露还遮的站街妓女,覆盖其上的只不过是张透明的网纱而已。这样的电影永远只是二流电影,真正的好电影永远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例如小津安二郎或者是枝裕和。因为现实是复杂的,讲故事终究是经过了遴选、修改、弃置,因此也就不可能向观众提供生活的真相。

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相比,伪现实主义以其精致化、戏剧性、完整性区别于前者。所谓精致化,是人物角色的功能化、符号化和故事发生环境的舞台化。在《来电狂响》中,饭桌上的七个核心人物代表七种身份:教授、心理学家、公司老板、家庭主妇、富二代、自由职业者和女强人,再加上外围的人物,手工艺人、外卖员、直播女等等包含了几乎能来电影院看电影的大部分群体职业。故事主要发生于一个封闭空间之内,加上有限的外部联系使其更显示出舞台剧化;在整个叙事发展中,电影以一个又一个小高潮相衔并最终推向最后的大高潮,充满戏剧性情节,满足观众期待并将观众订在座椅上。最后,整个故事以一个闭合性的圆环结构和大圆满结局结束故事。对比《偷自行车的人》的非职业化演员、街头摄影、忠实故事自然发展顺序和开放性结局,《来电狂响》的伪现实性尤其凸显。

伪现实主义电影建立在成熟的商业电影流水线之上。在商业利益驱使和主题先行的艺术手段之下完成商品制造。那么,在这样的电影中,所谓的“思想性”也就成了一个构成元素而已。就好像奢侈品贩卖它的文化和历史,终究是为了盈利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谁要是想在这样的事物中发现意义,那自己也就成了一个被人摆布受人蛊惑被薅羊毛的“消费者”而已。

《来电狂响》的末尾彩蛋看似玩了个反转,其实已经已经自己推翻了自己。就好像说“这都是编的”,谁信谁傻瓜,把鸡汤当生活真理的不是蠢就是傻!

猜你喜欢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